商业

方刚的"三个容器"

见:http://fangzl.blog.sohu.com/102159550.html

昨天在一个小会上听方刚提到这三个容器,现在我觉得我可以帮着解读一下这三个代表的意思了....

第一个容器,是搜狐博客
第二个容器,搜狐空间... 搜狐空间只是起了一个 Space 的名

第三个容器,是....一张白纸. 用毛主席的话,就是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

核心是,这三个容器,在方刚看来,是...完全不兼容的。

但有总线把这三个容器串在一起...

但为什么方刚没有把privacy和 profile/relationship 归一处。而是和 APP 放在一个总线里面呢? 这个可得再问问他

Topic: 商业

关于牛奶

From blog 配图

十一期间亲戚们一起吃饭,收到一条彩信报,说是北京市决定给每头奶牛每天补贴伙食费15元。我把这条新闻当笑话讲给同桌的人听——这也太扯了,算下来每个月伙食补贴比搜狐午餐补贴还高——但正好我老婆的表哥曾经养过奶牛,他给我说:

奶牛的伙食是很好的,比如一头奶牛一天 50 斤奶的话,大概要吃 25 斤的粮食。光吃草,是产不出奶来的。

见到这里有一个奶牛专家,我一下来了兴趣,于是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好多奶牛知识。

  1. 牛奶这条供应链上是三个环节,奶农、奶站、生产企业。
  2. 奶站以1.2元/斤的价格从奶农那里收奶,然后以1.3的价格卖给企业
  3. 奶站必然是要掺水的,氮化合物也随之添加
  4. 企业,或者说企业的原料采购部门对这个猫腻是很清楚的,据说曾有企业向奶站提出过以1.4的价格收购,前提是不要掺水,但奶站不干
  5. 假如收购价格从1.3提高到1.4还达不到掺水的利润的话,可见掺水的比例之高,或者说有毒物质比例之高
  6. 现在由于奶制品销量剧减,需求不足,最新的模式是奶站收了奶去卖,然后按卖的价钱计算给奶农的付款
  7. 养奶牛的成本是很高的,一头牛大概1w元。因为一年才一胎,就是说一只奶牛两年才能产一只新奶牛。奶牛也不是随时都有奶,还是在哺乳期内奶量大。
  8. 供应链还有一种优化的模式是"托牛所",就是养户出钱购买奶牛,集中交给奶站养,饲料什么的都由奶站负责

好啦,科普结束。

问题是,企业明知道它的供应商提供不合质量的产品,为什么长时间以来无法解决(我家一本十年前的书上就描述了如何检查牛奶中是否含有尿素)

我更关心的是:是不是在现有体系下,跨农业和工商业的(以及跨地域的)供应链就根本无法优化?比如"托牛所"这个东西,乳品企业能参股,或者是自己组建吗?县级/乡级政府在这里面的角色是什么?

如果供应链上游不能真正市场化,我觉得最后还是要出问题。

Topic: 商业 社会

写在 Chrome 发布时

我以前一直把“铬”读成 luo(四声),这回别人读 ge(四声),我才搞清楚 :$

不打算试用,先看看反响如何。不过,我个人觉得浏览器和提供网络服务的搅在一起,让人感觉不大安全。

为什么我用 Fx,除了对开源的东东抱有天生的好感之外,它是多 Tab 的浏览器,因此用 Fx 前,一直用 Maxthon。Fx 除了开源和多 Tab 外,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,也是让我持续使用它的原因——丰富的“扩展”。如果没有这些“扩展”,抛开开源的因素,从易用性来说,我怀疑 Fx 应该没有 Maxthon 好用。

在我看来,Fx 最重要的“扩展”是 Tab Mix Plus。没有它,我觉得 Fx 简直没法使用,这个“扩展”对我来说是缺之不可的。然后是 Adblock Plus,这个“扩展”属于如虎添翼型。再然后其他的“扩展”就多了,那些就是锦上添花了。

回到 Chrome,不知道它对于“扩展”(或者按照 Fx 的说法是“附加组件”)是如何考虑的,如果没有这种“扩展”,它真的可以对 Fx 构成威胁么?

更新:

今天报道太多了,看到了 Chrome 的一大堆介绍,其中有两个比较有特点的特点(:$话比较绕)

1. 多 Tab,但是每个 Tab 实际是一个进程。这个优势是某一 Tab 崩溃后不会影响别的 Tab,但是肯定会比传统的多 Tab 浏览器多消耗内存。

2. 可以把 mail(肯定还有 doc)单独建一个快捷方式在桌面上,当双击桌面快捷方式后,打开一个浏览器窗口,但是这个窗口没有地址栏,就像一个应用程序一样。呵呵,现在想想,其实当 Google 推 gears 以后,这一步就是必走的。如果 Google 真正能提供稳定的服务的话,什么 outlook,什么 office 都可以不要了,这种方式因为没有地址栏,表面上看就跟使用 outlook、office 一样,加上 gears 的存在,又可以离线使用,Google 真是阴啊。

Topic: 商业 网络

关于电子邮件

  1. 思科收购 PostPath。这是 Yahoo 收购 oddpost、zimbra 后,我所听说的电子邮件领域又一个重量级的收购(貌似 google 和 ms 也偷偷摸摸的收购不少和邮件相关的厂商)。更重要的是,收购方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软件/服务提供商。
  2. 最近装了 xobni,一个 outlook 插件。它带给我自 Gmail、plaxo 后,第三次的惊喜——原来邮件还可以发掘这样的应用!另外,如果哪一天有第三方能为 webmail 开发出类似重量级的插件应用,才能表明 webmail 是可以代替客户端的,以这个标准衡量,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。
  3. 今天参加了一个 epsilon 赞助的会议。本来不太清楚他们,但从这次的情况看,还是一个挺靠谱的公司,不晓得中国地区的业务能运营的怎么样。如果想做电子邮件直销的话,可以和他们合作试试。
  4. 直到现在,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通信,电子邮件仍然是最快速、简易、廉价的解决方案。IM 何时才能做到这一点?我觉得要等到 EMAIL+XMPP 来引爆。

最后,当初几个一起做邮件的同事都不再和邮件有关系了,9年后只剩我还停在这个"板块"... :(

不过从增长潜力看,我觉得这个板块蛮有前途的。:)

Why Python?


去年10月份,我做了一个决定——用 python 来构建搜狐的新一代WebMail系统,替代以前的 java 代码。不得不说这相当冒险,但不管怎么样,它现在运行的还不错,从程序的角度来看,好像代码前途还挺光明。据我自己估计,论部署规模/管理的数据容量/每日登录用户数,在国内 python 开发的网站里,应该是排名第一。 :)

在进入搜狐之前,我的 python 经验十分有限。就是会做做 base64.decodestring;学习 pymsnt 的时候接触了一下 twisted;以及,也是比较搞笑的一点,我用 python 最熟的地方居然是 windows 下的开发——访问注册表,用wxPython写界面,用ctypes访问DLL...

搜狐邮件中心开发以前是分成两个小组,一拨C/C++程序员,一拨Java程序员,技术上两者间没什么共同语言。因此我力主引入 python,是想弥合双方的技术范围,让每个程序员,都可能尽多的去接触 E-Mail 的所有业务领域

一开始是 Twisted 应用,某 java 程序员用它实现了一套监控系统,实时注册IP黑名单系统;MTA 那里则是用它来做 tcptable 查找表的接口。

后来 MTA 那里更夸张的用 pymilter 粘合postfix 和过滤系统,直到我们的某供应商提供了 API 后才不得不改回 C

虽然计划增加 Python 的应用范围,但在规划 AjaxMail 的时候,一开始的确是打算沿用 Java 开发的。原因是三点:
A. 不管 Python 有多少优点,但都绝不应该抛弃以前的旧代码
B. 现有WEB开发人员的知识结构完全是基于Java的
C. 不管 Python 在语言方面有多少优点,但由于主要的业务逻辑都在 Javascript 上,后台究竟用什么语言开发反而是无所谓了。换句话说,Python带来的好处不明显,但风险是极高的

转折点出现在 10 月,两个主力 Java 程序员离开了团队,一个去了微软,一个去了新加坡。我的选择就变成:
1. 招Java程序员,从0开始熟悉现有的代码,学习邮件业务,然后摸索着前进
2. 依赖以前的关系,找几个邮件系统很熟悉的C程序员,用Python或者PHP(类似的事情我在04年干过一次,用PHP替换了eyou.com的CGI)或者什么什么开发,但肯定不是JAVA。

还有一点,我自认永远也不会太深入Java,不可能带着程序员在这条道路上走远。

说起来有点儿造化弄人,我心里确实想全面铺开Python,但理智上还是选择保守,可现实把我推向自己真正想去的地方。

关于这个选择我想更重要的是:万一不得已重头再来,怎样才能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呢?
1. 经验。我在这个领域8年了,技术上能做到什么样子还是有把握的。
2. 人才。如果不是因为有一个很得力的程序员,俺就要被迫亲自操刀了;虽然走了两个人,但配了一对更好的组合。
3. 信心。把自己的信心带给团队所有人,消除大家的不确定性。
4. 兼容。代码虽然有变化,但数据格式基本没有变,老的Java代码仍然还是可以使用——我想它应该至少还有半年的生命期。

To be, or not to be. 不管怎么选择,都要事先准备好面对接下来的挑战。

延伸阅读:lighttpd 2.0

Topic: 商业 技术

有这么一个网站

能让你乖乖的登录上去,主动填上你最亲密的四个人的手机号码.
上次听过类似的事情是 gmail 的注册邀请.

这次是北京移动的 i-home 家庭计划套餐

我家每个月ADSL上网费用是100元;每个月电话月租+通话费用是 30-40 元,加上IP卡,顶多也就是60元

现在每个月手机费用是120元左右,绝大多数是月租+通话费,我想十年后我的手机数据费用肯定会超过通话费,那时候手机上网会是什么样子呢??

Topic: 商业

搜狐的国际化之路?

前天接到一个内部电话,是询问怎样支持英文用户使用搜狐通行证的。事情起源也很简单,为了奥运的需要,访问英文页面的记者们或许有登录的需求。

所以说不管怎么评论这届北京奥运会,必然它会吸引更多的外国人试着了解中国(好像很多人喜欢来类比 88 年的汉城,哦,应该说是首尔奥运会);另一方面也会让更多的中国人去主动加深和国外的交流。

不知道这是不是首次下命令让交互产品部门试着对英文用户更友好,今天看到这么一则消息:搜狐与中国日报战略合作 协作报道奥运——"...搜狐网的独家内容和博客也将被翻译成英文供《中国日报》转载...张朝阳表示...提高搜狐的全球视野"

看中国的这些互联网企业,国际竞争力最厉害的应该的是阿里巴巴,它一直在做的就是一个接入全球供应链的业务;其次是百度,至少已经走出去了;网游公司做东亚市场勉强还行吧,我觉得比腾讯有底气;ctrip 应该也能做得很好,但它真能算互联网公司么;...

现在看老板好像已经觉得可以适时的推进这个过程了,是好事情,但对搜狐这样的本地门户出身的人家来说,路还要慢慢摸索

Topic: 商业
订阅 RSS - 商业 | BT的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