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原味复制 facebook 的创意

关于 facebook 是什么,以及现在中国有多少人正在试图复制 facebook,就不再多说了... 大概两个月前,我中午一个人坐在兰州牛肉面里面,看着外面的的上班族在万达广场的空地上享受午间休息的闲暇时光,心里却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去成功复制 facebook 的模式。
facebook 的创意看起来很简单:学校邮箱注册保证了身份的真实性,举办各种 party 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。但是在中国就有很大的问题,一是学校邮箱并不是那么的广泛应用,二是学生对于 party 这样的交友实在不热衷。
按照我们 jack 的说法,facebook 的成功主要是它满足了一个需求,就是从帮助哈佛两栋宿舍的男生彼此相互了解开始,它使学校里那些"半熟不熟"的人会面时能找到相通的话题。另一方面,由于它对注册者身份的确认机制,使得学生乐意在这里发布一些更私密性的内容。
或许是因为中午饭比较难吃,所以思维跳跃的也更厉害,我不经意间想到,如果把写字楼看作宿舍楼,那么类似的服务有效果吗?
考虑这样的需求:我经常在电梯或者大堂里看见美女,但是不好意思上前去搭讪...当然老婆也禁止我这么做。如果有这么一个网站的话,我可以从她去哪楼梯判断她是哪个公司的,然后去找其"座位","电"一下
中国的白领和美国的大学生是不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?
a. 都可以用邮箱作身份认证。比如如果我计划作嘉里中心这栋写字楼,就可以事先摸清楚都有什么公司,一一查出都是什么邮箱,然后就可以创建一个比较私密的交友环境了
b. 交友的需求。在中国,至少白领的交友需求比大学生旺盛的多
c. 经济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。在中国,至少白领比大学生更可能去主动举办或参加各类 party
唯一有所不利的是,上网的时间未必充裕,未必有精力去建设自己的"座位",当然啦,这远远不是问题. 只要确实有需求,怎么都会有人来使用的。
总之,facebook 模式很好,在中国也不是不适用,关键在于所有的 player 都弄错了目标人群,和 facebook 一模一样的服务,本应该在写字楼里面推广的。
最后,替我们公司的"占座"打个广告。虽然我觉得我自己的创意实在是不错,但是既然已经选择了做大学的这个目标,就应该一门心思走下去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