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 CMM

把互联网和 CMM 扯到一起看起来很怪异;但是,最近当我思考我们团队做项目的能力改进在哪些方面的时候,首先想到的就是7个字:能力成熟度模型。别的且不论,至少这个字面意思说出了我想要表达的。

这不仅仅是软件工程方法问题,Joel 测试得12分能保证互联网项目成功么?互联网商业环境如此多变,用户如此容易流失;用户安装成本是零,同时它'卸载'你几乎没有心理负担;我们的关系不是购销合同,而是不经意的鼠标点击;没有版本升级,永远是 beta;产品经理和技术开发的配合,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无间。

再牛逼的UED,也阻止不了服务器给你蹦一个500;再牛逼的高性能高可伸缩性技术,仍然可能被用户骂一句垃圾。卓越的互联网产品背后,一定是有卓越的互联网团队。我们总是说产品/运营/技术缺一不可,但团队究竟是怎么样运行的,流程的好坏是否有一个衡量的标准,好像缺乏专业的研究。

研究工作归学者,这件事情本质上还是工程,是实践出来的,2010 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好一点。现在我能去想象到的境界,也就是 Defined 这个级别;如今离 Repeatable 好像还有一点点距离....话说回来,在互联网世界,做不到第二级,早晚是死

Topic: 商业 技术

评论

有道理。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,不过我觉得敏捷的一些观念似乎更适合用在互联网产品的开发上。

单独就CMM 5个级别的概念来说,我觉得是普适性的,和是否敏捷没有关系;它完全是针对过程的,几乎可把它代入到任何工程项目里面去。

持续的、高质量的 满足用户对你这个应用(大一点说是品牌)的消费欲望。这个就是我要的了